川渝两地共处长江上游,肩负着保护长江母亲河的重大责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我们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成渝地区山水相连,生态环境休戚相关。共治生态环境“一江水”,既是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客观需要,也是顺应两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落实《纲要》,就要聚焦生态共建共保、污染跨界协同治理、绿色转型发展等重点领域,坚持靶向发力,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大力推动生态共建共保。奏响生态保护“合奏曲”,既要共建生态网络,又要共抓生态管控。“建”的重点要放在共建绿色生态廊道、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强化重要生态空间保护等方面;“管”的重点要放在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禁捕长效机制等方面。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但生态保护修复丝毫不能松懈。重庆要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精心编制长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态廊道规划,加快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绘就美丽生态蓝图。
不断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推动环保标准统一,才能形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合力,实现一张负面清单管川渝两地。这既是《纲要》的要求,也是协同治理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川渝两地才能在“跨界水体环境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土壤污染及固废危废协同治理”三个方面有所作为。重庆要以最大的决心肩负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责任,在长江、嘉陵江一级支流开展水环境治理试点示范,与四川共建跨省市空气质量信息交换平台,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让巴蜀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努力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的。如今,成渝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绿色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更需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要大力支持万州及渝东北地区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支持广阳岛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和补偿、绿色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尽快突破。要学好“两山论”,走好“两化路”,以“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转载此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未作商业用途,如相关内容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