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刚过,一场洋洋洒洒的大雪就覆盖了淮海大地,徐州市云龙湖雪景气象万千,景色美丽,别有一番情致与韵味。冬日雪后的云龙湖景区,自然地融入了玉树银花的世界里,让人身处其中,感觉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云龙湖是西湖的姊妹湖,景区内山清水秀,风光如画,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游客休闲娱乐陶情怡志的美丽场所。
冬雪中的云龙湖如诗如歌,美不胜收,旷野苍穹下的远山有些模糊,远山下的楼房像是着了淡淡的水墨,走近她,像迈进一个银装玉砌的童话,充满诗意美。
解忧桥
位于小南湖东南部的解忧桥,该桥为单拱桥。一桥凌空,如霁日彩虹。登桥远眺,湖山尽收,心旷神怡,忧愁顿释;西汉时期徐州第二代楚王刘戊之女刘解忧,作为汉家公主和亲远嫁乌孙国,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宁献出自己的宝贵青春。为纪念她,该桥命名为解忧桥。
美丽廊道美丽人
雪后的解忧桥银装素裹,远山含黛,悠静空灵,水光雪色融相互交融,临风而立,仿佛能隐约听见有一位冰清玉洁的姑娘在远方低声细语。
小南湖景区
小南湖位于云龙湖南岸,水面面积0.96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岛上亭台榭散布其中,竹林飒飒,小径通幽,散发着浓郁的“江南园林”韵味。景区将豪放的苏轼文化与秀丽的生态景观融为一体,蕴涵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景观,让小南湖显得小巧而不失厚重。
景区一角
雪是美丽的精灵,把这具有江南园林韵味的小南湖景区轻轻覆盖,以她执拗的美把小南湖装扮成另一种风格:千里冰封,南湖静静,冷月无声,可有人孤舟蓑笠寒风独钓?
云龙山——饮鹤泉
原名叫石佛井,系穿凿岩石而成。此井最早的相关记载见于北宋地理名著《太平环宇记》:“有井在石佛山顶,方一丈二尺,深三里,自然液水,虽雨旱无增减,或云饮之可愈疾,时有云气出其中,去地七百余尺。”因井毗邻放鹤亭,故更名为饮鹤泉,并立饮鹤泉石碑。饮鹤泉水质清冽甘美,苏轼当年曾在《游张山人园》诗中赞道:“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
苏轼的另一首诗《饮鹤泉》:
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
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
南湖冬韵
而今,一番新雪飘摇后,充满仙灵之气的云龙山饮鹤泉似有古人打水的辘轳声,不信,请你侧耳倾听!那鲜红娇艳的红绸在雪松的枝桠上舞动,等夕阳西下,有个小情人陪你一起劈柴喂马,和你一起来自天涯。
云龙山索滑道
穿越于云龙山脉。索道长1200米,垂直高度88米,运行速度1米/秒,最大单向运输量450人/小时,单线自动循环。乘坐索道,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滑道全长1000米,高差84.5米,宽3米,依山势起伏,随地形变化,安全舒适又富于刺激性。
坐上索道,远离地面,与天地同高与山同高,雪花在手,满目柔情;升高,再升高,这样的飞翔是不是让你感觉到心跳加快?这样的飞翔是不是让你忘掉一切,肆意释放出另一个自我?
云龙书院
坐落在云龙山西麓。康熙六十年,徐淮同知孙国瑜在此办义学。雍正十三年,徐州知府李根云将义学改建为书院,取名为“云龙书院”。乾隆五十三年,徐淮道康基田将书院加以扩建。院内建有讲堂、文昌阁、宜福堂、紫翠轩、四贤祠、三官庙、白鹿洞、望湖亭等。文昌阁藏书数万册,“四贤祠”内祭祀韩愈、苏轼、陈师道、杨时四位唐宋名贤。白鹿洞位于望湖亭下,为人工开凿,洞门高约2米、宽约1.9米、深3.2米。史载:唐贞元年间,李渤与其兄隐读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李渤养了一只白鹿,十分驯良,常随李渤出入,人们都称李渤为白鹿先生。明正德初年,南康太宗王溱为了纪念李渤,辟山为洞,并取名白鹿洞。至清代,已形成惯例,凡建书院,必修白鹿洞,各地书院悉遵此制。清顺治十七年,徐谓弟建可廊,与望湖亭相通。可廊与云龙书院俱毁于民国战乱之际,1996年重建。历史上云龙书院设有山长(院长),聘请海内名儒担任。著名学者王峻、刘庠,著名辞学家冯煦,骈文家邓析都曾出任过山长或院长。云龙书院在其存在的182年中,培养了众多人才,为徐州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雪后的云龙书院儒雅沉静,整座建筑物散发大气与古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