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八日,又称“佛诞节”。此节出自佛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日。佛教从汉时传入中国,随着其逐渐在汉族民间广泛传播,南北朝后此节成为中国民间普遍性的宗教节庆。
关于浴佛节的来历,据佛教传说,三千多年前,印度北方有一加毗罗国,国王净饭王与王后摩耶夫人多年不育。到城南祈福后,摩耶夫人作一奇梦,见天上降下一轮红日,其中有一面相端严的男孩乘坐一匹六牙白象从王后项门入,于右肋下生出。不久,摩耶夫人就在宫园无忧树下生出释迦牟尼。佛祖一落地就可行走,东西南北各七步,步步生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此时,空中出现飞天仙女散花奏乐,九条神龙吐水为佛祖沐浴。因此,佛门弟子为纪念佛诞,便在这天为佛像洗浴祭祀。
节日期间,重要的礼佛活动,历代演变发展,主要有:
洗浴佛像。各地佛教寺庙皆于此日设幡幢鼓吹,以为法乐,共作龙华会,用五色香汤浴佛。一般居家人士也要诵经念佛,祈祷之后也要将供奉的佛像用水洗浴,然后更换垫座,以示虔敬。据认为,此举可以达到求佛祖保佑,降福避灾的作用。
写佛经、造观音像。此俗自唐朝兴起,此举表示弘扬佛法,广结“善缘”。据信,这样便可减轻已故亲人的罪孽,早早得到超度。
放生。佛教认为,世界万物皆在六道轮回之中,各种动物均为生命转轮的一种存在,乃是前世犯了罪孽的人变化而来。因此,佛教不提倡杀生。自宋代以来,佛教信徒逐渐形成浴佛节的放生习俗。人们买来龟鱼等,口诵往生咒,将其放入水中。据传,此法回减轻罪孽,为来世求得善报。
食结缘豆。明朝以来,方成此俗。起初的作法,是浴佛节前拈豆念佛,然后,在节日那天,将煮熟的青、黄豆舍人,以结“善缘”。凡接此豆者,也同样念一声佛,便食一粒豆。延至清朝,此俗略有变更,改为将豆煮熟后遍舍过往路人,称为“舍缘豆”。当时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凡是不被夫姑见容的小妾及遭到主家厌弃的仆妇往往自责是由于前世不舍豆,没有结下人缘所致。
举办善会。善会,又叫“善斋”。实际上它是寺僧募捐的一种手段。节日前,寺庙住持便向善男信女发送红帖,邀请届时来寺内吃斋。居士善人在斋席间都要发愿施财,为寺庙的佛事提供赞助。如:塑佛像、修缮建筑等。一般小户人家也要“凑份子”,所缴善款称为“会印钱”;交款人称“善台”或“猴头”。
吃乌饭。乌饭是一种用乌叶,即南烛树叶染煮而成的米饭。乌饭首创于南北朝时期,本来是道家炼仙服食的一种食物。关于食乌饭缘由,佛山传说与目莲救母故事有关。目莲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一日,其母青提夫人托梦给他,向他讲述死后在地狱里受到的百般折磨,尤其令她难以忍受的是饥饿。所以,她企求儿子送些食物给她充饥。为了避过阿鼻地狱守门鬼卒的搜查,目莲将米饭用乌叶盖住,送到母亲手中,白米饭被乌叶染成了乌饭。由此便相沿成习,以浴佛节食乌饭纪念目莲救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