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来,"湖广填四川"的川人后代自问:"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昨(10)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借"湖广填四川"340周年祭举办"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12个省市的专家将以最新史料为川人"寻根"。
"川渝两地有60%左右的民众称祖籍是麻城孝感乡,这一现象一直是川渝文史学界的困扰。"四川省社科院移民与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说,在川渝百姓的家谱记载中,都提到过祖籍是麻城孝感乡,但今日麻城市的地图并无孝感一地,这也使得专家对"大多川人来自孝感"提出质疑。
"在历史上,的确有麻城孝感一地。"陈世松说,在麻城一个小村庄,研究人员从一本周氏家谱中找到一篇《都碑记》。"《都碑记》记载了明初年间,发生在孝感乡的一次大移民。自此,孝感人烟稀少。清康熙九年《麻城县志》记载,成化八年,以户口消耗,并为九十四里。复并孝感一乡入仙居,为三乡。"在明代麻城县有人口记录的240多年间,全县人口一直保持在10万人左右,后因"户口消耗"而被撤并。陈世松认为,《都碑记》和《麻城县志》均说明孝感乡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后因移民大量迁移至四川,才导致孝感乡因无人丁而并入他乡。
此次研讨会还会首次展出"湖广填四川"时的"路引"(即路牌)和"十家牌"。据资料显示,凭路引入川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康熙51年。"也就是说,入川的人员必须出示路引一路到川。"在一份乾隆44年的路引上可以看到,一名来自湖南宝(庆)府武岗州村民,因与周智文之女为婚,凭路引搬眷回到"四川重庆府巴县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