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年多的建设,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之一——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28日上午竣工并交付使用。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水立方”淡蓝色的外表显得十分柔美。置身场馆之中,阳光透过顶部的膜结构照射进来,让人感觉很舒适。“它太漂亮了,我的感觉棒极了。”德国广播协会驻沪记者站记者舒欣站在看台上感叹道。
据介绍,“水立方”拥有多项“第一”和“之最”——国内首个采用ETFE气枕结构的场馆,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要求最复杂的膜结构场馆。在其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完成了9项自主创新课题研究。
白天的“水立方”,是淡蓝色的。不过,夜晚的“水立方”,却蕴含着无限可能,可以变换颜色,还可以组合成各种图案。据介绍,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水立方”外墙的每个气枕泡泡间都装有LED灯,共有36000盏。
奥运会后,“水立方”将被改造成为以水为特色,集运动、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化时尚中心。
1月31日至2月5日,“水立方”将迎来建成后的首项赛事——中国游泳公开赛。记者当天在馆内看到,已有不少参赛选手在那里训练,适应场地。 据新华社
完美诠释“三大理念”
梦幻般蓝色的“水立方”,完美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科技、绿色、人文”的三大理念。
科技奥运——攻克三大难关
“水立方”攻克了三大科技难关,分别是钢结构关键技术、ETFE膜结构装配系统关键技术和室内环境系统关键技术。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外在建筑科技领域的技术空白。LED景观照明、钢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基于ETFE膜的大空间声学效果控制、热回收空调技术、智能应急照明控制系统……美轮美奂的“水立方”中包含的科技奥运内容不胜枚举。
绿色奥运——打造节水场馆
“水立方”采用ETFE膜围护结构设计,通过腔通风、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一系列的节能措施来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此外,“水立方”采用了大量专门措施降低自来水消耗,减少废水排放。全年可收集雨水1万吨、洗浴废水7万吨、游泳池用水6万吨。建筑物所需的绿化、冷却塔补水、护城河补水、冲厕、冲洗地面等用水全部通过废水回用解决,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14万吨。
人文奥运——海内外共建
作为北京奥运会唯一由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奥运场馆,“水立方”必将成为凝结千万炎黄子孙“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标志性建筑。“水立方”处处体现对运动员、观众的人文关怀。赛场内的直饮水处理设备、多语言智能引导系统、快速泳池设施、地板采暖、无障碍设施等技术,将为观众和运动员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比赛和观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