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由四个校区构成:狮子山校区(位于成都市静安路)、东校区(位于成都市洪河大道)、草堂校区(位于成都市青华路)和正在建设的成龙校区(位于成都市成龙路),校园占地3,329.52亩。截止2006年10月,我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1,512人,研究生1,671人,成人脱产生602人,函授生6,412人,专任教师1,381人,其中正高级职务教师159人,副高级职务教师37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91人。
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东北大学校址——三台县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迁到现址。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我校。建校以来,我校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拥有一支发展潜力大、学缘结构良好、学位结构合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师队伍,先后有8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1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3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6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名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人选。他们的学术贡献和教书育人的业绩享誉海内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历经60年的建设,我校已发展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现有2个国家级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6个学院,49个本科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授权单位,有中国古代文学和基础数学2个博士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4个硕士授权点,3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学科,11个省重点学科,6个省级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5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所有20年历史的美育学校。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省、港澳地区招生。
建校60年来,我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他们大多已成为普教战线、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的骨干。
“十五”期间,我校的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共承担了科研项目8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96项,综合科研经费1.036亿元,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成果奖62项,出版专著、教材535部,发表论文5,877篇。
我校图书馆是四川省第三大图书馆,现有藏书270.6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079亿元。
学校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师网络联盟管理中心和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检测中心。
我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固定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现已在韩国开展了对外汉语教学,并拟在毛里求斯设立“孔子学院”。
目前,全校上下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把我校建设成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奋斗。
学校网址:http://www.si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