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7月中旬的那场特大暴雨,不仅给重庆造成2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也影响到了重庆市目前惟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22日从大足石刻博物馆了解到,受暴雨影响,大足石刻多处渗水,“如不及时治理,渗水将造成石刻风化、霉变等严重后果”。
石刻洞内水滴答
22日,在大足石刻宝顶山看到,岩上“宝顶”二字旁边有明显的水流痕迹。在圆觉洞内,几尊石刻都被水浸湿,还能听到渗水发出的“滴答”之声。而在另一龛石刻内,渗水已将洞底及旁边的一尊石刻打湿,石刻神像的衣摆还不断地滴着水。
据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介绍,大足石刻多是露天石刻,为防雨水直接淋在石刻上,他们已采取顶上加盖等措施。目前浸湿石刻的水多是地下水。由于很难发现水从何处而来,治理起来非常困难。
据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文物管理区蒋思维主任介绍,此前也有部分石刻出现渗水现象,但这次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又新增了数处渗水点。渗水对石刻的危害,不是直接导致其损毁,但会导致石刻表面风化、霉变,进一步加速石刻的消亡。
部分石刻长满青苔
经蒋主任指点,一些长期被渗水“滋润”的石刻已长出了苔藓等植物。在牧牛图石刻处,牧牛人背部的斗篷已布满了霉菌,牛身上则长出了蕨类植物。另一石刻由于位置较低,已披上了“绿衣裳”———全身长满了青苔。
蒋主任表示,渗水治理起来非常麻烦,首先要找到水的来源,但地下水四处渗透,寻找起来非常困难,即便找到水路,要堵住水路也不太容易。目前他们已和意大利文物专家合作,准备对渗水问题展开治理。
五种病害折磨石刻
由于千百年来的风化,一些大足石刻造像的面目已经模糊。据了解,作为室外文化遗存,又多以摩崖造像的形式展现,多年的风吹日晒,雨雾侵蚀,大足石刻造像岩体风化、失稳、崩塌等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的环境污染更加速了破坏速度。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谢副馆长介绍,大足石刻目前面临数种病害:首先是水害。大足地区湿润多雨,水是引起大足石刻风化等损坏的最主要因素,多种病害都是由于水的参与而产生或加剧。二是石质风化病害。大足石刻岩石成分以长石石英细砂岩为主,气温变化都会产生风化。三是物理风化。主要包括温度、水、风等的影响。石刻表面热胀冷缩,导致造像岩体风化,表层剥落。四是化学风化。大足地处酸雨带,酸雨、酸雾直接降落在造像崖体上,造成岩石的侵蚀。五是生物风化。植物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酸性物质对石质有侵蚀作用,对石质产生破坏。
大足石刻
始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延续至明、清。石刻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及中国石窟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儒、佛、道三教合一造像。其中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