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水车是不是该换歌了?本报昨日抛出的这个问题引爆了成都市民无穷的想象力和热情。上百名热心读者打进我们的热线,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读者们的建议让洒水车的主管部门———成都市市容机械化作业处非常感动,该处负责人将于今日上午11时—12时,做客本报热线(028)86969110,就读者朋友们对洒水车、洒水歌的意见和建议予以解答。
洒水歌引爆市民无穷想象
新潮一族:最爱“嘻刷刷”
“洒水歌早就该换了。”这是昨天许多打进热线的读者说的第一句话。“换‘嘻刷刷’就很好啊。”许多读者都特别钟情于“嘻刷刷”,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昨天呼声最高的一首歌。喜欢这歌的大多是
年轻人,他们认为当选理由有三:A、嘻刷刷=洗刷刷,与洒水车冲洗街道的职责很贴切;B、嘻刷刷=喜刷刷,歌曲很喜庆,听着就觉得高兴;C、“嘻刷刷”的旋律特别动感时尚,洒水车在街头播放这首歌曲既显得活泼又很可爱。
许多年轻人都觉得旋律欢快一点的歌比较适合作为洒水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市民钟小姐希望《健康歌》当选洒水歌,如果这样,我们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都会年轻很多。市民秦小姐还很无厘头地提出,洒水歌能不能不用歌曲,而换成比较搞笑的录音,让大家一听到就闪。“就像现在很流行的手机铃声,请一个小朋友来说‘洒水车来了,快闪开!’”秦小姐自己已经笑趴了,“这样出来的效果肯定非常好。”
怀旧一族:最怕“惊爪爪”
和许多读者的意见不同,有一部分比较怀旧的人不支持用欢快的歌曲。“洒水车每天都在大街上跑,最怕放‘惊爪爪’的歌,显得很没有品位。”赖小姐说。她比较钟情于《高山流水》《琵琶行》等古典的丝竹音乐,听起来很柔和很有韵味。一位8岁的小女孩陈皓芫向我们推荐《感恩的心》,小小年纪的她说出的理由却很“大人”。
她告诉记者,她虽然生活于单亲家庭,但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幸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洒水歌担责传播城市文化
“悠悠岁月唱久了,那就换首咱成都本土文化的歌曲吧,既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又能够使市民感到很亲切。”昨日,谈起洒水车换歌曲的话题,四川省音乐协会的赵晓义老师从审美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洒水车播放歌曲目前用的是单声调的,所以效果不够美化,仅仅起一个提醒警示作用,毫无欣赏价值。
“这很可惜,这个音乐完完全全可以在硬件设施提升的情况下,在城市中起到提升城市形象的效果。”赵老师认为,当洒水车播放着具有成都本土文化的音乐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对城市文化精神的传播,对城市形象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他希望如果要更换音乐,就要把音乐当作一种文化来做,把洒水车当作文化传播者来看待。
洒水歌本土作曲家愿意原创
昨日,一些本土作曲家对更换音乐的事情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他们表示愿意就音乐创作作出自己的努力。著名本土作曲家李晓明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有需要的话,作为一个音乐人,他也愿意谱写一首《洒水车之歌》,讴歌其对城市建设、对市民的生活作出贡献。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宋名筑表示,他本人愿意参与到歌曲的征集、选择工作中来,甚至也愿意帮助谱写一些相关的歌曲。另外,如果有需要,川音作曲系的学生们也可以参与。
洒水歌城管偏向节奏舒缓
为了一首洒水歌,市民都在献计献策,这让成都市城管局市容机械化作业处的负责人非常感动。但是他们提出,最好不要用节奏感太强的歌。该处副处长李晓岩介绍说,洒水车的开行速度非常慢,时速一般不超过20公里,这要求司机师傅心平气和。如果洒水歌换成“嘻刷刷”等太欢快的歌曲,司机听了可能会高兴,但车也会越开越快,容易发生事故。
到底什么样的歌才最适合洒水车播放?欢迎市民今天继续踊跃建议。市容机械化作业处负责人今日上午11时—12时将做客本报,你对洒水车、洒水歌有何建议和意见,都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28)86969110与负责人沟通、交流。
部分读者推荐歌曲:
《嘻刷刷》、《健康歌》、《机器猫》、《向前进》、《采蘑菇》、《花仙子》、《雨一直下》、《丢手绢》、《二泉映月》、《爱情呼叫转移》、《太阳出来喜洋
洋》、《社会主义好》、《猪八戒背媳妇》、《美丽的心灵》、《好日子》、《感恩的心》、《双截棍》、《泉水叮咚》、《为了谁》、《命运交响曲》、《无情的雨无情的你》、《康定情歌》、《春天的故事》
记者述评 竞选洒水歌体现人文关怀
没有想到,一首小小的洒水歌,竟然引爆市民关注的热情———无数人为洒水歌献计献策,出点子、支招,参与到竞选歌曲中来。这样的场景不仅感动了主管部门,也让这座城市显得如此温暖无间。
洒水车每天为城市洗去灰尘,其播放的音乐也代表着城市的品位与格调。面对市民提出的洒水歌老套的提议,政府主管部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虚心接受市民的意见建议,并表达了愿意更换的意愿。这件事情的背后,体现的是政府的人性化关怀。这无疑也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个信号:关注市民所关注的,正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所在。
城市建设靠大家。人们表达意愿渠道的畅通和问题的不断妥善解决,带来的将是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政府与公民需要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也需要这样的互信与合作。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相信,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