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由重庆传到成都后,风格和内容又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成都火锅,火源清洁,底料配方多样,口味由单一的麻辣味演化出鸳鸯火锅,三味、四味火锅,以及具有滋补功能的药膳火锅、鱼头火锅等。最近几年,又在火锅的基础上派生了“串串香”。“串串香”经济、方便,也受到成都百姓的欢迎。
成都人吃火锅的历史悠久。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描写的“金垒中坐,肴鬲四陈,觞以清漂,鲜以紫鳞”,实际上就是一种家庭小火锅。
成都火锅过去多在家庭中使用,发展到社会上,则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成都火锅从被称为“热盆景”的单纯麻汤一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羊肉火锅、啤酒鸭、蘸水鱼、菊花等10多个花色品种,其势头不亚于川菜馆,可以说是遍布大街小巷,无所不在,其装饰的豪华程度也完全可以同其他高级餐厅媲美。火锅店的菜谱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数百种,可以说,凡是川菜原料几乎都成了火锅店的汤料,不同饮食习惯和偏食的食客都可以在火锅店内找到自己喜欢的食品。
川味火锅大体可分为重庆火锅和成都火锅。如按锅底分,又可分为全红油、鸳鸯、酸菜鱼、滋补、烧鸡公等火锅。成都火锅的汤汁中以鸡、鱼、牛棒骨为主要原料,有香料,是五香味和豆瓣味,口感上香辣,但辣不过重庆火锅。重庆火锅起源较早,口味浓厚,以麻辣见长,吃辣不吃麻属酱香味。在汤汁中无论红汤、清汤都以鸡、鱼、猪棒骨为主要原料。虽然多年来一直在发展,也有上好的牛骨、活鸡、鲫鱼、鸭、蛇等制汤,但它与成都火锅的区别主要还是在汤料上,其他的涮食,如毛肚、黄喉、鸭血、鳝鱼、牛肉等没有太大的区别。在调料上,真正的川味火锅没有麻酱料,都是香油加蒜泥。吃重庆火锅,通常还要配地道的老鹰茶,这样可减少油腻和刺激性。
火锅是成都人的至爱,街头川馆最多的是火锅店,到当地人家里,招待你的还是火锅。
吃辣不吃麻是重庆火锅的一个特点。重庆是一座火炉城市,夏天最高气温可达四十一二摄氏度,让南来北往的异乡人很不可思议的是,即便酷热得像烘房一样的盛夏,火锅却仍然大行其道。据说,火锅最早起源于川江上的船家,那时长江边古城门的石板坡下有一间屠宰场,每天都宰杀大量的肥牛胖猪,余下的牛肚猪杂基本上是没人要的,冬天雨雪交加僵手僵脚的寒冷天气,江边的船家便上岸来将牛肚猪杂拣回船上洗净切片,生一个红泥小火炉,熬一锅麻辣红油汤,招呼劳作了一天的左邻右舍围着温暖的火炉,边煮边吃,吃一片毛肚,喝一口小酒,再摆两句龙门阵(聊天之意),倒也苦中有乐。此后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火锅这种船工挑夫、贩夫走卒们上不了大雅之堂的饮食也开始在大宅门里登堂入室,每到阴冷潮湿的冬天,家家户户都能闻到火锅四溢的香气。
到今天,火锅已成为重庆的一个代名词,一年四季常吃不厌,隔个三五天没吃火锅,重庆人的嘴里便要淡出鸟来。
和成都的火锅相比,重庆火锅更有阳刚之气。如果成都火锅是“小桥流水”,那么重庆火锅就是“大江东去”。成都人吃火锅原料很精细。重庆人没有如此讲究,猪、牛肉都是大张的薄片,白菜用手撕成整张,鳝鱼根本不要洗,连着血水就倒进锅里。近来重庆的老灶火锅重新出现,土灶加粗瓷大碗,更显豪放!
重庆的火锅名店不少,如桥头、小天鹅、露凝香、苏大姐等,我喜欢桥头。在南坪的总店,地方较大,氛围较好,点菜计价,可以吃到江团等高档菜,席间有歌舞时装表演。
不过,重庆火锅比成都火锅更麻更辣,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