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传的习俗和经验,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酿制出了各具特色的历史美酒。目前有史可考的,诸如先秦时期僚人酿制的清酒、秦汉时期僰人酿制的蒟酱酒、三国时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红果酿制的果酒等,都是当时宜宾地区少数民族的杰作,无不闪烁着古代中国人对酿酒技术的独到见解和聪明才智。
特别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彝族人采用小麦、青稞或玉米等粮食混合酿制了一种咂酒,从此开启了采用多种粮食酿酒的先河。咂酒因其饮酒的方式而得名,酿时先将粮食煮透、晾干,再加上酒曲拌匀,盛于陶坛中,用稀泥将坛口密封,并用草料覆盖,让其发酵,十余天即成。饮用时,揭开泥封,往罐内注水,饮酒者每人持一根竹管直接从罐内吸饮,一边喝一边加水,直到没有酒味为止。
在唐代,戎州官坊用四种粮食酿制了一种“春酒”。唐代大诗人杜甫大约在公元743年到了宜宾,当时的戎州刺史杨使君在东楼设宴为他洗尘。杜甫尝到了春酒和宜宾的特产荔枝,即兴咏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后来便改名为“重碧酒”了。
在五粮液的酿制工艺成形过程中,最为重要、最具影响的当数“姚子雪曲”。它是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宾绅士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 “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
到了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五粮液用的就是“陈氏秘方”。此酒两名,文人雅士称之为“姚子雪曲”,下层人民都叫“杂粮酒”,这就是而今五粮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仍在使用。
1909年,陈氏秘方传人邓子均将酒带到一个家宴上。晚清举人杨惠泉品尝了以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五粮液美名问世,悠悠盛名,已将达一个世纪。
美酒,是一种艺术佳作,以其水的外形,火的性格的独特魅力,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文化的每一个方面。
酒,和我们人类社会朝夕相伴、密不可分了。酒与人类、酒与经济、酒与政治、酒与战争、酒与友谊、酒与诗画、酒与爱情、酒与宗教具有密切的联系和作用。
中国的酒文化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也荡漾着国家的兴衰与时代的嬗变。国兴则酒产畅茂,酒味香醇;国衰则酒产凋敝,酒味苦涩。
饮酒文化也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的过程,在春秋时期,饮酒乐事就从宫廷到了寻常百姓家。
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是中国酒文化的缩影。这里雨热同季、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最适宜酿酒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有道是“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宜宾的酒文化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五粮液就是中国酒文化的提炼和结晶。
宜宾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历代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历史名酒,先秦的清酒,秦汉的蒟酱,南北朝的咂酒,唐代“春酒”、“重碧酒”;宋代的“荔枝绿”、“姚子雪曲”,明代的杂粮酒……
五粮液从远古走来,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巨浪,随着长江的浪涛一泻千里,融入浩瀚的海洋,奔向世界。
五粮液香醇绝伦,多少年来,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逸士,倾倒了多少学者风流、名人名将。名酒激豪情,美酒助诗兴,放歌挥毫,李白斗酒诗百篇,古今名士皆好酒,赞美之词如河似泉,构成了一部诗情与酒情交相辉映的“五粮液颂”。
公司网站:http://www.wuliangy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