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段,浙江省东北部,长江、钱塘江(杭州湾)、甬江三江入海口外东海中。由大小1390个岛屿和3330个礁组成,海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住人岛屿98个。主岛为舟山岛,是全国第四大岛屿,面积502平方公里。有万人以上岛屿15个,千人以上岛屿37个,总居住人口为97万人。
群岛的大地构造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是浙东华夏褶皱象山——嵊泗构造隆起带,地质构造复杂。群岛内广布深厚中生代火山岩,间杂酸性/、中性/岩株,局部(如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嵊泗列岛等风景区)分布有花岗岩等侵入体。
群岛地貌受北北东主构造线控制,岛屿分两列向东北延伸;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差400米。受北北西构造线影响,上述两列岛屿又被分割为西北----东南向四行。整个群岛的岛屿分布呈西南部密集,岛屿较大,东北部反之的态势。花鸟山以北没有岛屿分布。
群岛的地貌类型为海岛丘陵,多数岛屿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桃花岛对峙山,海拔544.3米。岛屿的地貌构造为高丘---低丘--平原--滩涂--海域,以舟山岛最为典型。高丘(300-500米),占6%,坡度在30--40度,土层薄,多*裸**岩;低丘(50--300米),占61%,地势低缓,土层较厚,红壤发育,边缘海蚀地貌发育;平原占30%,主要是海积平原,少部分为海积、冲积共同作用形成的平原,发育水稻土。海岸以淤泥质为主,基岩次之,沙质、砾质占少数。前者分布在群岛内侧,以2-3‰的坡降向海域延伸,形成广阔的潮间带,基岩海岸分布在小岛四周及各岛的岬角,海蚀地貌发育。
群岛的气候类型为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降水丰沛。全年多大风,春季多雾,夏秋季多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年平均气温在15.8--1.7摄氏度。最热月为八月,月均温26.8--27.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1摄氏度,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5 .0--5.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摄氏度。气温年较差为 21.4--- 22摄氏度,日较差为 4.8---6.3摄氏度。 年平均日照为 2024.5---2262.1小时。衢山岛最长,舟山岛最短。降水集中在夏半年。年平均降水在922----1319毫米。年相对降水变率在13-16%,降水的季节分配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9月。年雾日为17---50天,自西南向东北递增。
群岛的水资源较缺乏,由于岛屿面积大多较小,无大水系。水资源总量为5.74亿立方米,人均拥有量为全省的25%。在大小河流1140条,总长743公里。中小型水库26座。
舟山群岛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按类别分:有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103种、底栖动物480种、底栖植物131种、游泳动物358种。捕捞的主要品种有带鱼、鳓鱼、马鲛鱼、海鳗、鲐鱼、马面鱼、石斑鱼、梭子蟹和虾类等40余种。
群岛旅游资源和深水岸线资源丰富,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区,有岱山、桃花两处省级风景区。普陀山号称海天佛国,是佛教四大名山,观音菩萨的道场。丰富的港口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原油码头、最大的矿砂码头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舟山港年吞吐量近亿吨,列全国港口第八位。群岛内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于去年十二月投产,成为上海港的集装箱枢纽港,创造了很多的奇迹。
群岛内现建成了东海大桥、桃夭门大桥、岑港大桥、朱家尖大桥、新城大桥、鲁家峙大桥等跨海大桥,在建的有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与桃夭门大桥、岑港大桥同为舟山连岛大桥的一部分)等,已成为跨海大桥的“博物馆”。其中东海大桥全长有32公里,是全国最长的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