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北京的王志来成都寻找理想中的酒吧,他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把成都大部分酒吧都收罗了一遍,但他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酒吧。之前朋友告诉他,“成都酒吧很文化,美女很多。”
作为一个有着十年泡吧经历的老吧友,王志深谙酒吧文化。他说,三里屯曾经是他梦想的天堂,但这几年已被市场化了,酒吧文化正一步步流逝,这对于酒吧的发展是要命的事情。”听朋友说成都酒吧很“文化”,他便来了,但他失望而归。
最初酒吧进入成都并未分什么清吧、迪吧,只是为了满足客人的需要,单纯的酒吧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增设了许多“节目”。成都人好热闹,酒吧里也渐渐热闹起来,除了有传统的乐队驻唱,还为喜欢自我展现的客人设了KTV包间,由此兼了卡拉OK厅的功能;光是坐着喝酒,唱歌怎能让成都人满意呢?于是大厅中央开辟了舞池供客人们表现舞艺,由此兼了舞厅的功能;成都人好吃,个个都是美食客,光喝酒没有下酒菜当然不习惯,于是西洋情调的酒吧里不但有正宗川菜,而且有各种风味小吃供应,由此兼了餐馆的功能;不喝酒的人也来坐酒吧,为了他们,各种饮料和咖啡不可少,因此又兼了冷饮店和咖啡馆的功能。成都的酒吧功能齐全,俨然成了成都人的天堂。
成都迷上酒吧董事长邱伟坦言。“很多经营者都很无奈,必须去适应市场需要,满足客人需求。要是一味的强调文化和品味,那么就只有关门大吉,成都没有这样的土壤。”
成都红色年代会所总经理阿稚说:“成都基本没有真正意义的“酒吧”以前一些单纯以酒文化为主的小酒馆在大形式下也都不得不屈服了。”
“目前成都大量的小酒吧经营比较困难。不少小酒吧难以维持、苦不堪言, 除去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因素外,成都不少酒吧没有特色、经营 范围过杂是其主要原因。比如说陶吧、玩具吧、清吧、情吧、 皮影吧、演艺吧、交友吧等等,这些都将各种元素加入进了酒吧中。”成都市餐饮协会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兴许事物发展的规律总是物极而反,喜欢跟风的成都人能够迅速地接受并溶入酒吧文化,也容易很快地喜新厌旧被别的一些新事物所吸引。也有一些成熟的成都人冷静下来,对酒吧拉开了一点距离审视,发现成都的酒吧在一个不很正常的环境中已经有了泛滥的迹象。
从英国回来的周女士把成都酒吧形容成“醉吧”,“欧美人泡酒吧结识朋友是讲究结识的过程,享受与己漠不相干的人结识并高谈阔论的这样一个过程。而成都人则不然,成都人去酒吧一般是几个朋友一同前往,自己人里海阔天空,不醉无归,似乎讲究的是“醉”的结果。”
“酒吧,是城市对深夜不归的一种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