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探险
村民进山 发现堰塞湖
6月26日,虹口乡联合村一村民进入距离虹口乡15公里的地方,发现有一处堰塞湖,该村民下山后立即向都江堰市有关部门汇报。都江堰市对此十分重视,立即请专家到现场勘查。
当天下午,堰塞湖现场勘查组组成,包括虹口乡乡长助理骆强、四川大学水利学院专家杨兴国、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专家廖维、成都市水电设计院专家宋世军等10余人。
第一天:露宿大水沟 6月27日下午2时30分,一切准备工作就绪,10余人在当地熟悉环境的村民带领下,向最近的枷担湾堰塞湖挺进。专家组越过黄金坪,翻越2座大山后,于当天下午6点到达了大水沟保护站。由于山高路险,为确保安全,专家组成员不得不在大水沟保护站露营一夜。
第二天:大树救了乡长助理的命 第二天一大早,专家组简单吃了几口干粮后,又出发了。在翻越兰天门山时,骆强踩在半山腰松软的泥土上,脚一滑,泥土径直向下滑,骆强顺着泥土往下滚,幸好下面有一棵大树,将他挡住。昨日记者见到骆强时,他的颈部还有刚愈合的伤疤。“当时真是吓人!幸运的是被一棵树救了。”
6月28日,经过10小时的翻山越岭,爬过3座大山,专家组到达火耳坑宿营。
最后两天:征服堰塞湖 6月29日,经过两天艰苦爬涉,枷担湾堰塞湖已经不远了——只需再翻越两座山就可以到达。为提高工作效率,专家组决定分两组挺进。中午12点,第一组到达枷担湾堰塞湖。下午1时40分,第二组到达窑子沟堰塞湖。
在枷担湾堰塞湖堤坝上,专家们看到大地震使两面的山倒塌,树木被压在堰塞湖的坝底,巨石*裸**露在外面,水面离坝顶10米左右。而窑子沟堰塞湖,就在枷担湾堰塞湖的湖尾处。专家组本想继续前进一查其庐山真面目,但前方无法进入。6月30日,专家组在勘查和收集数据后,于当天晚上回到虹口乡。
通过4天现场勘查和航拍资料分析,专家组得出初步分析结论:枷担湾堰塞湖库容量大约650万立方方米,坝高58米,坝体宽200米,坝体相对稳定,有4——5米的泄洪口,每秒流量12立方米,目前,水位离坝顶大约10米;而窑子沟堰塞湖估算蓄水610万立方米;由于关门山堰塞湖无法进入,专家通过航拍资料分析,目前该堰塞湖蓄水量在100万立方米,整个蓄水量可达700万立方米。三个堰塞湖估计蓄水量在2000万立方米。
专家对枷担湾堰塞湖地质结构分析后,认为目前枷担湾堰塞湖有渗漏现象,滑坡(山体)左岸坝上部坡顶约有10万立方米不稳定的危岩,右岸相对有不稳定的危岩约4——5万立方米,如果发生滑坡可能会堵塞现有的溢流口。
对应措施
全方位监控堰塞湖险情
据悉,7月1日起,四川将全面进入主汛期。四川省水文和气象部门日前发出预警:今年汛期,四川可能出现近10年来较大洪水,部分河段有大洪水发生。在强降雨和洪水的肆虐下,灾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加剧。同时,汛情也将加剧堰塞湖险情。
措施一:成立堰塞湖指挥部 为确保虹口乡和紫坪埔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江堰市成立了堰塞湖指挥部。同时,虹口乡和紫坪埔两岸受灾群众板房建在安全地带,制定了排险、预险预案。
措施二:200村民探路 “到枷担湾堰塞湖
没有道路,对以后排险、运送物资会造成很大难题。”骆强说,从6月27日起,联合村组织了200余名村民准备打通到枷担湾堰塞湖的便道,为日后排险作准备。目前,到枷担湾的道路已打通一半,再奋战4天,就能完全打通。
措施三:24小时监控水位 为随时了解上游堰塞湖情况,在距离堰塞湖七八公里的联合村白沙河,驻扎着由都江堰水务局执法大队副队长费顺昌带队的12位水位观测员,24小时观测水位的涨停。费顺昌说,如果在不降雨的情况下,河水突然断流,或者水流量忽然增加到300立方米每秒以上,他们就会迅速将情况汇报给虹口乡政府、紫坪埔镇政府,以及都江堰水务局;如果下大雨,他们就会以几分钟一次的频率,将监测情况报告给都江堰水务局。目前,虹口乡河道水流量为7立方米每秒,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