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5)日,绵阳市在当地帮扶中心举行了震后最大规模招聘会,500多家招聘单位共提供了大约3万个岗位。此次招聘会的招工要求很宽松,多数企业都是招普通工人,只要求小学文化,年龄也放宽到50岁。但企业给出的薪水标准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以前常见的每月800元左右涨到1500元左右,而几乎所有的招聘企业都明确表示,优先聘用受灾群众。
现场 200家招聘企业挤不进场
上午9时,招聘会正式开始,数千人很快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好多年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了!”招聘会工作人员朱芷华从上午8时许到中午12时,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以前经历过几百场招聘会,从来没有这样累过”。
据绵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苗平介绍,此次招聘会不仅是绵阳市地震后最大规模的招聘会,也是绵阳历史上很少见的大型招聘会,用工单位500多家,由于场地空间有限,昨日进场的单位只有300家左右,其他单位都是通过现场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实现招聘的。
招聘方 外地企业给出优厚待遇
“我们来就是献爱心的,计划招1000人,但越多越好!”华松袜业是来自浙江的企业,为了帮助灾区的受灾群众就业,他们已经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他们此次计划招收1000名普通工人,优先录用受灾群众,每人月薪在1500元以上,包住宿,“对于受灾严重的家庭,我们还可以把他们的子女接到浙江,无偿供他们上学。”华松袜业一负责人说。
华松袜业只是众多外地招聘企业的缩影。此次招聘会上,许多外地企业前来招人,均优先录用受灾群众,并且给出的待遇都很优厚。
本地不少受灾企业招人
这次参加招聘的绵阳本地企业,有不少都是受灾企业,他们不仅已经恢复了生产,而且对于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准备多招些人扩大规模。”绵阳车材综合加工厂负责人说,地震中,企业的厂房、机械设备等都受到严重损害,但在政府的帮助指导下,5月下旬他们就恢复了生产,现在他们要按照去年的发展规划,招收新员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不过“这次只招残疾工人,为政府分忧”。
竞聘方 重灾区群众被“争抢”
“签约了,7月底去山东!”罗明辉是来自北川禹里乡农村的一名受灾群众,家里房子垮塌了,他想找个工作“挣点维修资金”。招聘会上,他很快就和山东的一家服装厂签了约,“每月1800元,包吃住,我太高兴了!”
和罗明辉一起来参加招聘的重灾区受灾群众有上千人,他们都成了招聘会上的“争抢”对象,粗略统计,仅昨日上午就有超过600名来自重灾区的群众和有关单位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
不少大学生想留在绵阳
招聘会也吸引了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众多的岗位里,合他们要求的并不多,但在招聘现场,他们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主要基于他们“服务灾区,为灾区重建出力”的愿望。
西南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王学辉告诉记者,他原计划回重庆老家就业,但“5·12”地震改变了他的想法,“我要用我所学的机电工程知识,来帮助灾区重建”。而王学辉的不少同学都和他一样选择了留在绵阳。
记者随后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选择留在绵阳的大学毕业生比往年多了许多,仅西南科技大学绵阳校区今年就有四成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留在绵阳。“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