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首次向外公布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4月在雅安市石棉县的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公益海辖区内的一次科考中,中科院专家获得重大发现,不仅看到了活体大熊猫,而且将它的活动情况一一拍摄到镜头里。更让人欣喜的是,大熊猫专家认为,这是连接大、小凉山和邛崃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上首次发现的大熊猫,意义更加重大。
拍了1个小时 大熊猫一点也不慌
栗子坪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大渡河中上游、“蜀山之王”贡嘎山东南坡石棉县境内。4月2日,中科院动物所博士研究生张雷来到这里,准备在保护区内进行大熊猫粪便DNA调查。
4月3日,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公益海保护站职工王伟、农民工欧建中、欧建华3人背着野外宿营的行囊、食物等,陪同张雷开始向30多公里外的大山深处———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公益海保护区挺进。
4月4日上午10点50分左右,当一行4人到达海拔2940米、一小地名叫老206沟的地带时,走在前面的张雷突然发出“嘘”的一声,后面的人顺着他手指方向一看,嘿,一只圆滚滚的大熊猫正坐在树上打瞌睡呢!兴奋的张雷马上拿出相机,连拍带摄,将大熊猫醒来、下树、离开等行动一一记录在镜头里。
意义重大 让大熊猫多“走亲戚”
“走廊带上发现大熊猫,意义重大!”熊猫专家崔学振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崔学振告诉记者,国家之所以建设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目的就是让南、北大熊猫相互交流、配种,南北两地大熊猫基因结合,从而提高野外大熊猫的生存能力。
据崔学振介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熊猫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栖息范围退缩到四川、陕西、甘肃的高山林地。2006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它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将邛崃山系的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连为一体。随着生态的恢复,大熊猫保护区还将扩展到岷山、大小凉山、大小相岭和秦岭等山系,最终彻底改变目前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破碎化”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