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楼
有人建议截肢,随即遭到否决——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个面容清秀的女孩从此走向不完整的人生。
营救人员不得不采取最原始的方法:头朝下探进女孩被困空间,用榔头、电钻、千斤顶和一切救灾现场能找到的小型设备,一块块敲下压在她身上的混凝土。
就在营救廖友瑶的35个小时里,蓥华又经历了10多次余震。紧挨着教学楼废墟的综合楼,在一次次震动中摇摇欲坠。
人们说得最多的,只有一个字——“快!”
家长废墟掏子十指血淋淋
“你是最勇敢、最坚强的孩子,马上就能出来了……”隔着层层叠叠的石砾,武警水电三总队主管质量安全的科长涂云鼓励着等待营救的孩子们。
然而,孩子们一个细微的动作,却让他的眼泪哗哗而下。
当被告知要少说话、保存体力时,好几个孩子翻看起了与身体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的课本。
或许是觉察到了自己严重受伤的手指和腿,罗瑶对抱着她的武警战士说:“叔叔,我想弹钢琴、跳芭蕾舞……”
男孩蒋蒙笑着告诉向上拉他的救援人员:“你拉吧,我能忍住。”获救后则反复念叨:“下面还有人……”
所有的大人们都以为,久违的亲人和阳光会让孩子们放声大哭,但16个获救的孩子却都只是默默地流泪。即使被压在废墟下面时,看不到对方面孔的他们也忘不了互相提醒:“千万不要睡着了……”
蓥华镇的父母们,心碎了。
大震后的第一波余震还未结束,男孩李枫的父亲就冲上废墟,掏啊掏,掏得十指鲜血淋淋。另一位孩子的家长,在看到了自己女儿的遗体后,含泪与幸存的老师一起寻找其他孩子……
孩子,爸妈不能接你们出院了!
大多数遗体都难以辨认,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脖子上仍然挂着写有名字的蓝色胸牌。
遗体辨认与营救同时进行。直到最后也无人认领的,放在了教学楼对面一排白墙黄门的小屋里。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说,这些孩子的父母们,很可能都在地震中去世了。
14日上午10点,生命探测仪表明,百年老校蓥华中学的废墟下面,已经没有生命信号了。事实上,不断向废墟下询问“看不看得到亮光,听不听得到声音”的救援队员们,直到13日晚上10点多还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而到14日凌晨2时,再也没有声音传来了。
救援队还是不愿意放弃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们迟迟不使用挖掘机,而是坚持用手、用撬杆一点一点地挖,直到15日6时,最后一层瓦砾被揭开。“没有了,找不到了……”一位在现场等候了两天两夜的父亲撕心裂肺的喊声,在山雾沉沉的校园一角回荡。
目前,16名获救学生已送往医院。他们中的一些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永远不会来接他们出院了……

余震迎明月,帐篷盖地避难期,人多!
地动合洪水,楼摇底没问专家,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