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热带雨林中奔腾的海洋
热带雨林中奔腾的海洋
很久以前,亚马孙是流向太平洋的。地球板块的碰撞使河水掉转方向,最终汇入了大西洋。
在当地最凉快的季节里,我们乘坐的小轮船沿着尼格罗河向马瑙斯开去。夹杂着红褐色水草的河水深达四五十米,几近黑色,难怪人们叫它黑河。这一段河面宽达8公里,越往下走越宽。河面上鲜少行船,未架河桥,视野的尽头红砂岩岸高耸,热带雨林延绵不绝。毕竟奔腾了2000多公里,大河已经十分疲倦了,它倦得无力兴风作浪,倦得呆滞迟缓。它甚至将倦意传给了鸟儿,河面不见一只飞鸟逐船。只有轮船掀起的水花,依旧喧哗着,固执地搅乱着时光沉寂的梦。
船过马瑙斯,河上漂着不同石油公司的加油站,让人想到这座城市真是以河为路,靠港为生。此地位于三河交界之处,热带雨林的宝藏源源不断地从亚马孙的支流载入,再经亚马孙河运出。从河上望过去,马瑙斯城市的天际线相当丑陋,岸边胡乱地建些高脚棚屋,都是用不怕水的巴西硬木做脚桩。棚屋大多三四层高,随着洪水的涨落,人们也逐层移动。除了贝伦城,马瑙斯算是亚马孙河上另一座著名的城市,前者因出海而闻名,后者因河运而传世。
尽管我一再对自己说,我正航行在亚马孙流域之上,可是眼皮似乎被水汽粘住,无法撑开。在南纬三度又无出海口的地区,树叶上的雨滴往往还未落地,就又蒸发出去,吹过的河风既粘又稠。闷热中的人和黑河都感到疲倦,昏昏欲睡。然而,此时我必须惊醒也不能不惊醒,因为轮船正在驶入尼格罗河和索利蒙伊斯河(人称白河)交汇之处,白河已在视野之内。在那里,两条河还将自行其道几十公里,直到它们混成一体,人们才正式称它为亚马孙河。
初春的一个清晨,我曾站在密西西比河上,望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密西西比河的非凡气势令人难忘。然而,亚马孙河的水量是密西西比河的12倍,许多地方河面宽达110公里,能够辟出数条支流航路。亚马孙流域大于整个欧洲,它的盆地举世无双,它包含着全世界1/5的淡水,浩浩荡荡6500多公里。大河吸纳百川,气吞千里,简直就是一片在热带雨林中奔腾的海洋,难怪第一个到达此地的欧洲人法兰西斯·欧诺兰纳惊叹:“Marono(这是海吗)?”
1542年,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屋,由西班牙人坎萨罗·皮萨罗率领的探险队从基多出发,法兰西斯·欧诺兰纳即是其中一员。他们历尽艰辛到达纳波河支流可可河,为了寻找给养,皮萨罗同意由欧诺兰纳带一小队人马继续前行,同时他也命令欧诺兰纳必须在十日之内返回。欧诺兰纳何尝不想在规定日期内返回,可是河水因大雨而猛涨,他们只能向前,无法退后。亚马孙令他有去无归。
如今人们已经了解这条大河,而在欧诺兰纳的时代,这条大河是无名的。最初欧诺兰纳以为只要几个星期便可到达海岸,而实际上他用了8个多月。后来人们从修士卡瓦厚的日记中得知这期间所发生的故事。这一路艰辛得难以置信。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食物。因为很少遇到野兽,他们无法以打猎为生,而沿途大多数的野果和根茎又因有毒而无法食用。火药受潮,*枪*械已派不上用场,惟一的武器就是弓弩。有时他们甚至沦落到不得不吃皮带鞋底的地步。为了食品,他们和印第安人进行浴血的战斗。
在与印第安人的屡次交战中,最富有传奇性/的是他们遭遇到一队女战士的袭击。这些女人长得白净而高挑,极为勇猛善战,一个女人顶得上十名印第安壮丁。她们的模样和希腊传说中的亚马孙女战士极为相似,而后者为了射箭方便,能够移动自己的右乳房。女战士以利箭将入侵者的小船射成浑身长刺的豪猪,西班牙人落败而逃。后来欧诺兰纳从一名男性/俘虏的口中得知,这些女战士住在女儿国里,供奉黄金制成的女神,她们的首领以金银器皿进食。只有在一年一度的交配庆典时,她们才邀请附近印第安部落的男性/进入自己的村落。由于这些貌似亚马孙的女战士,欧诺兰纳将这条大河命名为:Amazonas。
在萨尔瓦多湖附近,我们到达黑白两河的交汇之处。从船上远远地望过去,大河如两条黑白色的带子,泾渭分明地向前奔流,始终不肯合二为一。随着轮船的行驶,一些毫不相干的带子逐渐缠绕纠结,在船舷外翻滚奔腾。后来我们也曾从飞机上俯视,发现两河的缠绕正如分形图(fractalimages ),巨大的水纹分形又可分出许多细小的水纹分形。这些水纹不但每个局部相似,而且局部与整体也颇为相似。自从1975年本诺特·曼德尔伯勒特首次描述这类分形图,在那些锯齿状的海岸线上,在那多种变幻的雪片里,甚至在宇宙间恒星和星系的分布之中,人们都经常找到它们的踪影,此时它们又再现于亚马孙的交汇之处。
这两条大河为什么各行其道,不肯合并?其主要原因是流速不同。在交汇之前,尼格罗河铺开了巨大的泻湖。泻湖离马瑙斯大约5小时。在那里,绿色的林海不再是河流的护墙,河水漫入森林,在无边的绿色中嵌入面面明镜,镜中映出白云蓝天。迷宫般的泻湖岛屿密布,人称安娜威罕纳斯群岛。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因河流冲刷而形成的群岛。
在当地最凉快的季节里,我们乘坐的小轮船沿着尼格罗河向马瑙斯开去。夹杂着红褐色水草的河水深达四五十米,几近黑色,难怪人们叫它黑河。这一段河面宽达8公里,越往下走越宽。河面上鲜少行船,未架河桥,视野的尽头红砂岩岸高耸,热带雨林延绵不绝。毕竟奔腾了2000多公里,大河已经十分疲倦了,它倦得无力兴风作浪,倦得呆滞迟缓。它甚至将倦意传给了鸟儿,河面不见一只飞鸟逐船。只有轮船掀起的水花,依旧喧哗着,固执地搅乱着时光沉寂的梦。
船过马瑙斯,河上漂着不同石油公司的加油站,让人想到这座城市真是以河为路,靠港为生。此地位于三河交界之处,热带雨林的宝藏源源不断地从亚马孙的支流载入,再经亚马孙河运出。从河上望过去,马瑙斯城市的天际线相当丑陋,岸边胡乱地建些高脚棚屋,都是用不怕水的巴西硬木做脚桩。棚屋大多三四层高,随着洪水的涨落,人们也逐层移动。除了贝伦城,马瑙斯算是亚马孙河上另一座著名的城市,前者因出海而闻名,后者因河运而传世。
尽管我一再对自己说,我正航行在亚马孙流域之上,可是眼皮似乎被水汽粘住,无法撑开。在南纬三度又无出海口的地区,树叶上的雨滴往往还未落地,就又蒸发出去,吹过的河风既粘又稠。闷热中的人和黑河都感到疲倦,昏昏欲睡。然而,此时我必须惊醒也不能不惊醒,因为轮船正在驶入尼格罗河和索利蒙伊斯河(人称白河)交汇之处,白河已在视野之内。在那里,两条河还将自行其道几十公里,直到它们混成一体,人们才正式称它为亚马孙河。
初春的一个清晨,我曾站在密西西比河上,望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密西西比河的非凡气势令人难忘。然而,亚马孙河的水量是密西西比河的12倍,许多地方河面宽达110公里,能够辟出数条支流航路。亚马孙流域大于整个欧洲,它的盆地举世无双,它包含着全世界1/5的淡水,浩浩荡荡6500多公里。大河吸纳百川,气吞千里,简直就是一片在热带雨林中奔腾的海洋,难怪第一个到达此地的欧洲人法兰西斯·欧诺兰纳惊叹:“Marono(这是海吗)?”
1542年,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屋,由西班牙人坎萨罗·皮萨罗率领的探险队从基多出发,法兰西斯·欧诺兰纳即是其中一员。他们历尽艰辛到达纳波河支流可可河,为了寻找给养,皮萨罗同意由欧诺兰纳带一小队人马继续前行,同时他也命令欧诺兰纳必须在十日之内返回。欧诺兰纳何尝不想在规定日期内返回,可是河水因大雨而猛涨,他们只能向前,无法退后。亚马孙令他有去无归。
如今人们已经了解这条大河,而在欧诺兰纳的时代,这条大河是无名的。最初欧诺兰纳以为只要几个星期便可到达海岸,而实际上他用了8个多月。后来人们从修士卡瓦厚的日记中得知这期间所发生的故事。这一路艰辛得难以置信。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食物。因为很少遇到野兽,他们无法以打猎为生,而沿途大多数的野果和根茎又因有毒而无法食用。火药受潮,*枪*械已派不上用场,惟一的武器就是弓弩。有时他们甚至沦落到不得不吃皮带鞋底的地步。为了食品,他们和印第安人进行浴血的战斗。
在与印第安人的屡次交战中,最富有传奇性/的是他们遭遇到一队女战士的袭击。这些女人长得白净而高挑,极为勇猛善战,一个女人顶得上十名印第安壮丁。她们的模样和希腊传说中的亚马孙女战士极为相似,而后者为了射箭方便,能够移动自己的右乳房。女战士以利箭将入侵者的小船射成浑身长刺的豪猪,西班牙人落败而逃。后来欧诺兰纳从一名男性/俘虏的口中得知,这些女战士住在女儿国里,供奉黄金制成的女神,她们的首领以金银器皿进食。只有在一年一度的交配庆典时,她们才邀请附近印第安部落的男性/进入自己的村落。由于这些貌似亚马孙的女战士,欧诺兰纳将这条大河命名为:Amazonas。
在萨尔瓦多湖附近,我们到达黑白两河的交汇之处。从船上远远地望过去,大河如两条黑白色的带子,泾渭分明地向前奔流,始终不肯合二为一。随着轮船的行驶,一些毫不相干的带子逐渐缠绕纠结,在船舷外翻滚奔腾。后来我们也曾从飞机上俯视,发现两河的缠绕正如分形图(fractalimages ),巨大的水纹分形又可分出许多细小的水纹分形。这些水纹不但每个局部相似,而且局部与整体也颇为相似。自从1975年本诺特·曼德尔伯勒特首次描述这类分形图,在那些锯齿状的海岸线上,在那多种变幻的雪片里,甚至在宇宙间恒星和星系的分布之中,人们都经常找到它们的踪影,此时它们又再现于亚马孙的交汇之处。
这两条大河为什么各行其道,不肯合并?其主要原因是流速不同。在交汇之前,尼格罗河铺开了巨大的泻湖。泻湖离马瑙斯大约5小时。在那里,绿色的林海不再是河流的护墙,河水漫入森林,在无边的绿色中嵌入面面明镜,镜中映出白云蓝天。迷宫般的泻湖岛屿密布,人称安娜威罕纳斯群岛。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因河流冲刷而形成的群岛。